CBD校区校办公室:0371-68080047
CBD校区综合办:0371-65807235
CBD校区总务处:0371-65807233
宝龙校区教务处:0371-61283522
宝龙校区政教处:0371-61311732
宝龙校区总务处:0371-6131173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论“校本教研”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名师工作室姚进军

时间:2014/4/17 15:37:36

 论“校本教研”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点下移到学校,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实质:“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的作用和目的:“校本教研”是对教师的“唤醒”;“校本教研”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校本教研”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新的“视界融会”;“校本教研”促进了多方面的对话。校本教研具有三大要素,即: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校本教研的实施是一个严密的,需要各方面协调的过程。为了提高我校的教研水平,我校进行了校本教研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校本教研  作用  实质 高中地理教学  实施

 

 

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变革潮流。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之间的校本教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本教研”将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和学生成长的一种迫切需要的发展策略。

一 什么是“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点下移到学校,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通俗的讲: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二 “校本教研”的实质

一)“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它涉及了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在学校中:“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它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识,其研究成果将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文化。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为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有的问题,真正实现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教研员。

因此,从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二)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是一种粗线条的研究,它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这个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实施策略的过程。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策略的改进和行为的改善。

三 )“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一种研究。因为教师面对着个性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进行学生个性的全面研究;另外,教师面临着不断变化着的时代,各种新颖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理论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和验证,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从而使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创造者和实现者,更是一个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所带来的生命倦怠,不断体会“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

三“校本教研”的作用和目的

一)“校本教研”是对教师的“唤醒”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给教师一些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观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德国教育学家的鲍勒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内在敞亮,使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因此,“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使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二)“校本教研”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从根本上讲,“校本教研”是教师主体职业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进入对象(学生、教材、课程、环境等)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互动中不断的反馈、调节、体验和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到教学的技艺,体味到教学的乐趣和自己生命的意义。

三)“校本教研”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新的“视界融会”

学校的教学活动,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是“文本”的视界,如课程和教材;一个是学生的视界,即学生的现实经验。“文本”视界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视界,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学生的“现实世界”是社会文化、历史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个性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现实世界”为出发点,是一种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始视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从自己的经验视界出发来理解文本,实现学生的“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的融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去接受教师的说教,从而形不成一个新的意义上的视界。而通过“校本教研”,通过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来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两大视界在教师的研究状态下不断相互交融,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新的“视界”,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增长和个性发展完美的结合起来。

四)“校本教研”促进了多方面的对话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里,对话双方已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问答关系,对话双方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念,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和领会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实现精神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即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通过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对话,使教师获得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以是一个相辅相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三者各自的作用及注重相互之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五、“校本教研”的实施

一) 展开教师的充分反思。

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反思,写出反思札记,既包括教学行动前的反思、行动过程中的反思,也包括具有批判性的教学过程后的反思。在此过程中要求注意引导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的互助与合作,注意与专业人员的沟通与联系,打造一个共同的学习团体。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在自我反思过程是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成员进行充分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疑点,列举出来进行共同分析,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和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校本教研实施的关键。

三)制订计划

教研组所有成员共同搜集、学习、整理相关材料,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计划,并注意计划的可行性。

四)行动实践

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展开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和互相联络。

五)修改方案,再次实践

结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研组的整体反思,修改原有的行动计划,再次展开新的实践,以获取第一手的实践资料,若差距过大,则可再次修改方案进行第三轮实践。

六)总结反思

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较深的一件事,或者一个教学片段,甚至于一个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形式书写出来,并和全组教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应尽快总结出此次教研活动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六“校本教研”在我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初步尝试

一) 建立计划 确定目标

在学校的整体安排下,我们地理组以高三任课教师为主导,确定了不同年级具体的“校本教研”目标,并同时以该年级的任课教师为主要执行人,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针对高一:重点针对“初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方式的转变”这一专题进行研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高一学习期间针对高中地理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针对高二,主要是在高一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研讨,从而使他们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针对高三,主要研讨他们如何在繁多的教材中高效、准确获得所需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 进行专题研讨。

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方法

针对高一,要求共同担任高一教学的教师做好课前预想和课后反思。针对在某节或者某一阶段教学中学生所表现的或者提出的共同性问题进行组内探讨,共同解决和减少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不能顺利实现高初中学习角色的转换。

如“大气的运动”是高一地理的难点,高一新生在该知识点容易产生困惑,从而产生了厌烦情绪,经过研讨,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来解决了这一难题。又如,在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时,发现学生普遍对地外生命比较有兴趣,经我们教研组讨论,在高一师生之间共同进行了有关“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为主题的活动,即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扩大了教师的知识来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师生互动”的原则。

在讲高一下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我们就让学生主动的对比我们郑州在改造城市道路,加强绿化,扩展新区前后具体情况的改变,从而让他们从身边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也增加了他们一些乡土地理的知识。

在高二教学中,主要针对一些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难点、困惑点的研讨、分析。比如,针对学生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特别是几种类型的基本特征的对比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这一难题。我们请地理组所有教师均参与进来,通过多方分析,讨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业务水平。

针对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我们通过讨论决定展开师生对话,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教师所讲过的一些技巧性方法;然后,通过教研组的筛选,最后在学生中推广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任课教师分析结果,最后,再确定其中较为高效的方法,加以推广使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三是我们进行校本教研的重点,针对“校本教研”是一个多方面的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教师自身的积极成长过程,我们开展了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在教师之间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评析,从而使教师不仅了解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吸取了他人的长处,从而整体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我们要求凡担任过高三教学的教师均要总结在高三教学中曾遇到过的大范围的共性的难点,展开组内研讨,探求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也为以后的高三教学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比如“等值线及极值问题”,“时区及地方时的计算”,“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地理空间定位”等学生较为困惑的方面。同时,针对不同教师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解决方法,通过共同讨论,选择其中较为先进的方法在教师中推广使用,使我们教研组获得了共同的提高。

同样,针对校本教研也是一种“对话文化”,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通过组内讨论,为了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综合水平,我们每年均要针对某一地理热点、难点,以高三教师为主导,其他年级地理教师为辅助的方式,广泛收集材料,进行专题讲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高考的需求。如针对“湄公河大经济圈及泛亚大铁路”,“中国的石油形势和主要石油输入通道”等方面的讲座。

三)总结反思阶段

经过一段时期(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的教研过程,我们要求各位教师写出在此阶段的反思,包括收获和自身的不足,并同时与组内教师进行分享,进行广泛的交流。另外,当每个新学年开始时,我们组内各教师均要根据自己以前的总结,以及现在的教学任务,制定出本学年相应的“校本教研”计划,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总之,“校本教研”是一种将教学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和制度的飞跃。通过“校本教研”使每位教师、每个学校、每一节课均成了教学研究的基地,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必将使我国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走向校本教研》, 陈鹏飞,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

2]《明明白白搞课改》,王敏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