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校区校办公室:0371-68080047
CBD校区综合办:0371-65807235
CBD校区总务处:0371-65807233
宝龙校区教务处:0371-61283522
宝龙校区政教处:0371-61311732
宝龙校区总务处:0371-6131173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轻轻叩响生命之门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0/10/13 8:30:02

 

 

张芳

 

“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掩卷而思,我总觉得《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温情、细腻、敏锐的笔触,处处流淌着作者的忧思与关怀。这本书悄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门,那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生命、民族、国家的观察与思索,呈现出生命历程中不一样的节奏。

第一部曲: 真诚——宽恕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真挚而又坚定的话语饱含了哈森对阿米尔情同手足般的满腔真情,我想这才是最珍贵的友谊。表面上哈桑只是阿米尔少爷的仆人,其实,当石榴树上分明刻着两人名字的时候尤其是当他脱口而出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之时,他早已把阿米尔当作他生命历程中的发小、朋友乃至好兄弟。尽管他从小就被贴上了阿富汗地区的底层贫民的标签,地位地下,经常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但他身上却又实实在在体现出广大阿富汗人的那种真诚、善良与义气。再往深处想,他命运悲惨、饱受折磨、欺凌与蹂躏,受尽了委屈,这又何尝不是灾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一种缩影呢?

他的生命节奏里看似只是简单地演绎着单纯、勤劳、忠诚与正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度里,正是他,鲜活地向我们展示出了人生历程中最真实、最质朴、最善良,也最人性化的一面,而这些恰恰都是人生生命历程中无法泯灭的最宝贵的东西。

什么是真诚?哈桑是这样诠释的。当朋友遇到危难受到欺负之时,他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宁可牺牲自我,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珍贵的友谊。他身上最耀眼的光芒就是当他把阿米尔当成真正朋友时的那种坚贞、忠诚与矢志不渝,这一切是那么刻骨铭心,也是那么震撼人心。

 正是由于真诚,他才会像真主一样面含微笑,满是慈悲,面对朋友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竟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宽恕,哪怕自己遭受各种委屈、误会,甚至背负着当地人所认为的欺骗最不能被原谅的罪行,他都能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处处隐忍,让岁月去作出公允的评价。作为老师,面对那些不断惹麻烦和出乱子的调皮学生,有时候我在想,为何不能像哈桑一样呢?既然自己是真诚的,为什么不能在孩子们出错甚至触及自己的底线时再多一点宽恕,再多一点包容呢,再多给他们一次机会呢?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我想这也是我所欠缺,我也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

第二部曲:逃避——救赎

哈桑就像一面明镜,他的挺身而出恰恰烛照出阿米尔的胆怯、懦弱、自私乃至复杂多变。阿米尔自此开始踏上了一次又一次的逃避之路,哈桑为了追回阿米尔心爱的风筝历尽艰辛,不幸遭受到阿塞夫等人的围攻和凌辱,阿米尔就像懦夫一般袖手旁观这一幕惨剧并且选择了逃跑和躲避。阿米尔由于心虚和理亏,内心虽然有过痛苦的挣扎,但他的行动依然是继续不停地躲避哈桑,妄想把哈桑赶走。为了逼走哈桑,阿米尔竟然栽赃污蔑哈桑,说哈桑偷走了他的手表与钞票。这一切分明是阿米尔设计的陷阱,哈桑却像“替罪羊”一样可怜兮兮地被驱逐家门,回到了乡下。后来,阿米尔也承认自己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他和父亲为了躲避战乱,距离哈桑更加遥远了,他先是跟着父亲逃到了巴基斯坦,又匆匆逃到美国,把美国作为避难的地方。每个人都会犯错,这种愧疚感和负罪感就一直缠绕着阿米尔。十几年过去了,哈桑为了守护家园,与塔利班分子搏斗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当他得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的真相时,他终于开始良心发现了,真正地悔恨和自责,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担当。这时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千方百计地营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被阿塞夫打得遍体鳞伤,几乎命丧黄泉。他又心甘情愿并且无怨无悔地去感化索拉博,而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赎罪,为了自己能够心安,毕竟自己曾经辜负了哈桑的真心实意。大量地文字都充斥着他对于自己曾经的逃避和自私行为的悔恨与愧疚,他想以拯救索拉博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来弥补心灵的创伤。

阿米尔逃避哈桑之后,他也生活在愧疚与自责之中,只是没有胆量敢于担当。自私,的确是人性的弱点,唯有拯救自我,这才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当他小心翼翼倾其所有为索拉博无怨无悔地付出,他才从内心深处完成了真正的救赎之旅。这一点又和他孔武有力的父亲何其相像啊,毕竟他的父亲也曾背叛了父亲的朋友与兄弟阿里(哈桑的父亲),为了赎罪,他父亲开始在当地建造了恤孤院,做各种各样的善举,甚至在逃亡之路还愿意用生命来拯救自己的同胞。

不论是阿米尔还是他的父亲,他们的做法,都在一步步拷问着人的灵魂,拷问着人生命历程中最复杂的一面。一面渴望逃避,不断制造出麻烦和悲剧;另一方面又经常处于悔恨与自责之中。作为老师,课堂教学中面对孩子暴露出的种种复杂棘手而又难以根治的问题时,我们或许就能明白,此时刻意指责孩子的自我逃避好像也无济于事,教育孩子的过程又何尝不是长期、复杂、反复与多变的过程?这也分明是考验着我们的耐心。遇到有问题的孩子,我们能不能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再多一点引导,让他们慢慢地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直到他们自己能够完成拯救自我,救赎自我的历程呢。

第三部曲: 挑衅——追梦

恶魔一般残忍的人渣阿塞夫,年少时他自诩自己为纯种的阿富汗人,普利图人,经常带着有色眼镜审视地位低下的什叶派,哈扎拉族人,并且还存在很大的民族偏见。他不仅嘲笑弱者,欺侮同学,做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而且还变本加厉地用石头击中哈桑的后背。这样一个人,小时的恶搞如果我们姑且忽略,他后来则一步一步堕落,堕落成人性恶的代表,成了那一撮“塔利班恐怖分子”的代表。他的诸多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行为真有点步法西斯纳粹的后尘,恶名远播。他不仅存在种种近乎疯狂的举止,还慢慢蜕变成反人类社会的一分子。面对阿塞夫的公然挑衅以及厚颜无耻丧心病狂的举动,哈桑则如一尊雕像一般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后来,当俄罗斯、美国等相继入侵阿富汗的时候,我觉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公然挑衅呢?看看书中的阿富汗,看看如今中美贸易战,可能这本书就会给我们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思索。

其实,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挑衅,我们是否应该像哈桑一样无所畏惧、挺身而出,来捍卫自己的友谊?是否还应该像广大阿富汗人一样行动起来,来捍卫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当社会中出现像那一撮反社会分子企图分裂国家,让政权处于分崩离析之中时,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书里没有给我们答案。书中却多次浓墨重彩地描述古老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这种风俗活动。让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风筝比赛不仅是勇气、毅力、体能的较量,也是一场合作、友谊、智慧的较量。阿米尔和哈桑在年少时曾经齐心协力执著追寻的风筝,不只是风筝本身,又何尝不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寻求生命的绽放与人生的考验呢。他们放飞的不只是风筝,也是放飞自己的梦想,追逐美好的生活,守护理想的家园。作为老师,耕耘在自己的一方教育园田里,但愿我们教育孩子时,希望每个孩子的风筝都飞得越远越高!

勇敢地追寻,大胆地追寻,我们每人就能感悟到人生、生命的真谛,从而叩响生命历程中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