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董改芳

时间:2014/4/15 10:24:58

 
       2010年是郑州市课程改革有突破的一年,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局长提出了道德课堂。所谓道德课堂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课堂,是对抗课堂教学异化(即道德缺失或反道德现象)的一场变革。这就要以教师自我诊断及反思为切入点,避免课堂教学中的道德缺失和反道德现象及相关行为,系统构建基于生命关怀的道德课堂文化,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从教学反思的方面,谈一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把“反思”等同于“反省”,也就是对自己心理感受的思考。反省的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孔子提倡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都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
教学反思就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活动、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也可以是对各种各样有争议的“优秀教学案例”、“优秀的教学观”的进一步深入的思考,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它作为研究方法,运用简便,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它不是简单的静坐冥想,也不是独处放松或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的过程,而且它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是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提出的,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 在我国,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职责是把课教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以及高度认可的关键。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波斯纳Posncr. G. J .1989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积累的过程,它与教师的主体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主动思考获得的,获得的经验是否具有迁移、运用的价值也与对经验的反思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离不开反思,反思教学完成对知识的优化组合,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专业情感主要包括教育态度、教育信念、专业自信等,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良好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专业情感来源于对专业中各种要素和意义的理解,而教学反思则通过发现、探究、思考、分析等反思过程加速了自己从专业实践中获得的这些理解。教师在反思中,通过对自身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深思和追问,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现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从而形成积极的教育情感。同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探索新的东西,解决新的问题,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教师专业技能的生成过程是一个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知识技能向教育实践技能转化的过程。而教学反思是专业技能提升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究、分析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各种问题的合理性解决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只有不断反思,有了专业意识,具备专业技能,才能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个挑战性的事业来做,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进步,互相指导,互相成长。从而加强自身素养,提高专业水平。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育知识的优化组合
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现在的教师都是专科以上的学历,有的教师是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有的教师是通过函授或自学取得专科或本科的学历,所有教师都要继续接受“继续教育”。在上学或自学的过程中,接受了专业教育,教师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然后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其转换,进行重新组合。想要成功的实现这一转换,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才能进一步领悟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从而达到理解教育情境、提高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同时,在反思中,教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挖掘新的知识,进一步修改所教知识的重难点,使课堂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知识的更新和组合。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自觉自愿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等进行研究性活动,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分析性结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问题形成更正确、更全面的理解,才能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设计教学情境,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组织和调整,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能力。在反思教学中,教师的视野会变得更为广阔,思维会变得更为敏捷,经验会更加丰富,掌握的专业技能会更为娴熟,进而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上下求索,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三、我校形成的教学反思的模式
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固定的模式,它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我校实行“个体式反思--集体讨论式反思--课题式反思”的模式。
1. 个体式反思
个体式反思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为包括备课、课堂中的语言、提问及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对于课堂以外的应变能力等进行全景式回顾,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能够使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认识,分析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行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能分析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正确。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通过学习细化课标,经过自己缜密的思考,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能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各边的长度,并能用各边相加的方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对本节课进一步具体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样的很合乎常规的教学设计自己感觉还挺满意。但是,实际操作与教学设计难免是有出入的,上完这节课后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语言的不精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其次,理解“一周的长度”不够深入;再次,对课堂时间的掌控还很不到位;最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
基于这样的反思我又对本节课进行了调整,将本节课重难点“周长的含义”改为“理解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重点理解“一周”改为“一周的长度”,要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周长”。
在这次反思中,我受益匪浅。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反思,尤其在反思中经历“发现问题——探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一名新手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还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速的成长。
2. 讨论式反思
讨论式反思指教师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可以是教学前交流,也可以是教学后交流),通过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的方法。讨论式反思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思维,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构正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教研气氛非常浓厚,每周各教研组都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另外,各年级组办公室的安排也很有利于同年级组、同学科老师的交流,给每位老师提供了交流、反思的机会。
还以我的这节课--《什么是周长》为例。
(1)组内讨论,设计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上完这节课,通过数学教研组内各给老师的共同探讨,认为“教学目标”应该为“学习目标”,并认真讨论了关于“理解”、“感知”这样的词是否明确,然后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修改为: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能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各边的长度,并能用各边相加的方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③结合老师提供的具体情境,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共同探讨下,让情景导入更丰富有趣
第一次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说一说去逛服装店时,要量身定做合身的衣服,店家会怎么做?引出量腰围,同时找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量腰围”,进而导出“一周的长度”。这样的设计貌似很贴近生活,但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示范学生看不清楚,引发课堂上的“嗡嗡”声。
我拿着这样的设计向资历深厚的吕主任讨教,吕主任说:这样的导入很平淡,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的模糊,让学生无法明确“一周的长度”,经过吕老师的指导及修改,我将情境导入改为: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是啊?秋天到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层林尽染,色彩斑斓。阵阵秋风吹来,一片片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叶子,从树上徐徐飘落,鱼儿游过来,把它当作伞,甲虫爬过来,把它当作船,而小蚂蚁呢,把它当作了一个运动场,举行了一次激烈的长跑比赛。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出示课件,两只小蚂蚁赛跑,进而引出“一周的长度”。这样的导入不仅语言优美,导入课题也更加贴切,“周长”概念的引入也更加明确。
经过这样的讨论及集体反思的过程,我设计的《什么是周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已通过区里的审核,报送郑州市参加评比。集体讨论式反思的作用显而易见。
3. 课题式反思
 课题式反思是指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或者教研组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进行深入探讨的方法。课题式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获得更全面的认识,也会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课题式反思的要点是首先要确定研究课题这类课题通常来自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明显的地方---如课堂中学生的厌学、学困生自信的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疑问或把握等问题;然后围绕课题内容查阅大量文献,搜集相关该信息,查阅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知识等分析问题,最后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成果,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我们学校数学组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一族”,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不到位,因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教研组长李红艳老师的带领下,以“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为题,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从立项到结题的整个过程,我们认真的研读整册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从而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利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我校为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反思是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具备一定教育素养的教师,才能站到一个更广阔的理论基础上反思教学,理解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所以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我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对教师进行多次有关教学反思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
2. 每个月上交两篇教学反思,培养教师多思考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评比,评出优秀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性,提升教学反思的广度和深度;
4. 每个月将优秀教学反思发放到我校网站供老师们阅读学习,给老师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