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道德课堂实践中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吕君莉

时间:2014/4/15 10:25:3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把我市的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提出了构建道德课堂的重要理念,来指导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田局长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的《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重要讲话,提出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和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为了把道德课堂建设逐步推向深入,使我们的教育达到“合乎道,至于德”的要求,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位教师都做“道德教师”。惟其如此,才能推动“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我们学校是郑东新区的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新任教师、青年教师居多,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我校提出了“构建道德课堂实践中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郑东新区的新建学校,在构建道德课堂的实践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旨在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为构建高效的道德课堂,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概念的界定
所谓校本研修,即符合学校实际,展现学校特色,能高效整合学校资源,促进教师追求高远的教育理想、自觉提升自我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综合素养的一种研修机制。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指的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提升过程。第一,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第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大胆地创新和实践,让课堂变得既生动又充实。第三,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经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之处以便继续探索发扬,看到不足之处能够虚心学习提高,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然之路,也是获得较快进步的必须经历。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搭建的构建书香校园、青蓝工程、课堂观察、教育反思等研修平台,正是为了促进教师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等。
为了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归纳和分析,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行动研究中去。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做中学习、做中思考、做中提升。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细致的调查,检验研究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5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组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制定课题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每个月的计划安排进行课题研究的分工。比如准备阶段我们制定的主要任务是:⑴探索校本研修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等一般性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⑵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能力。⑶进行校本教研模式的开发和建设。
2、创设校本研修的和谐氛围
学校明确提出学校内最重要的事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教师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时,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正如李希贵所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我校为使校本研修能落到实处,健全了教师研修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制度为规范对“校本研修”实施有序管理,以评价为手段促进研修质量提升。
3、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学校根据管理条例对每期研修进行考评,并大力表彰研修成绩优秀的教师。学校定期举办科研成果、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评比活动,展示和表彰教师研修成果。同时还将教师的研修成绩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内容之一,与聘任、晋升、奖惩挂钩,为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反馈调控系统。
4、为校本研修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为外出研修的教师提供时间保证和经费支持;为教师订阅专业书籍和报刊,方便教师学习;每个办公室内都配备电脑,方便老师查阅资料。
(二)实验阶段(20116---20125
1.构建实践操作的管理体系
⑴公布实施计划,要求全员参与,注重实践过程。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就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做好宣传发动,引起了全体教师的重视,让大家明白积极投身校本研修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同时告诉他们学校将全程管理研修过程,及时跟进评价,并且适时公布每人的研修成果,做到记录齐全,原始资料有积累,研究过程步步实。
⑵教科室具体组织落实、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各项研修活动长计划、短安排,早准备、重落实,勤记录、详收集、抓过程。以“享受教育,追求卓越”为主题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建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采取课题带动、加强培训,集体充电、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个人自修、校际交流等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应试型课堂向素养型道德课堂的转变奠定基础。
⑶学校领导充分重视,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深入各学科教研组,就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状况制定了考核项目,致力于抓好学习宣传、落实职责,检查督促。
 2、通过多种研修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⑴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了给教师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和提供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我们以朱永新教师的“新教育”为理论支撑,以构建道德课堂为契机,着力于搭建构建书香校园绿色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走有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的发展之路。
我们构建书香校园的具体措施是:
①多管齐下,营造校园书香环境
a、在校园内的走廊、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b、利用校园网开辟“美文推荐”栏目,利用广播站进行“经典诗文点播”,向师生推荐好书或优秀的诗文、趣闻轶事等。
c、创建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藏书每人两册。制定班级图书借阅手续,定期更换图书,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d、各班开辟“班级书香”栏。设置如“好书推荐”或“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栏目,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师生读书热情。
②晨诵午读,每日浸润浓浓书香
晨诵: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7:40至8:10分,主要内容为经典诗歌、美文,各班晨诵内容报校“构建书香校园实验小组”备案审阅,主要形式是朗读。                 
午读: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2:00至2:30,主要内容为儿童故事、名著阅读、精品文章等,所读书目报校“构建书香校园实验小组”备案审阅,主要形式为默读、个别学生读其他倾听等。
学校定期对各班开展诵读的情况进行检测,开展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间的交流竞赛。期末的经典诵读会上,各班要以不同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③精心筹划,举办多彩读书活动
a、举办“缕缕书香伴我发展”师生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读书沙龙、诗歌朗诵等活动。
b、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读中研讨和“各读各的书”读后交流活动。
c、定期举办“校园读书节”或“校园文化节”活动。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教研组”评比活动。
④师生携手,共读共写共同成长
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师生共写随笔,建立教师随笔专栏,提倡教师随笔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发表或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鼓励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同行交流。做好学生随笔、日记的推荐工作。将学生的优秀日记保存好,定期在班级板报、校园网上展示,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定期在学校的橱窗、学校网站等加以展示。
在构建书香校园绿色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通过阅读,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师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寻找理想的栖息地。不仅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也使学生受益无穷,有力的推动了道德课堂的建设。从课题组吕君莉老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其成效。
实验教师研修案例:
构建书香校园,倡导快乐阅读——为心灵打开一扇窗
如花的季节,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静幽的夕阳;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壮丽的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不敢说我的职业能塑造人的灵魂,我能做到的,只是引领我的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沐浴缕缕沁人的书香,去放眼世界,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为心灵打开一扇窗,迎接八面来风,采集四壁星辉,收藏三丈阳光,酝酿出一生的甜蜜与幸福。
以自身书卷之气,熏陶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心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横流、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三尺讲台。以书为友,会使我们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清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花香四溢的知识王国。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以自身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做书山攀登者,学海弄潮儿。
②以“学海拾贝”专栏,引导课外积累
我热爱阅读,在我看来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思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对于我的学生,我倡导健康向上的阅读,要求他们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的心情,给每一份宁静的心情留下悠悠书香。为此,我带领学生利用黑板一角,开辟了“学海拾贝,一日一得”专栏。在这个专栏里,每天摘录师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到的雅词佳句,以供全班同学抄写读背。这样日积月累,在摘抄的内容日益增多的同时,同学们的头脑也得以充实。
摘抄的内容有的和教材相呼应,如学了表现父母之爱的《秋天的怀念》和《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在专栏里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两段文字:
“母爱是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是一曲清歌,绵长悠远;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株大树,在季节的轮回里固执地坚守家园,撑起一树浓荫默默付出。”
“父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父爱是一片辽阔的草原,父爱是燃烧的太阳,父爱是奔涌的江河,父爱是厚重的抚摸,父爱是深情的凝望、父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父爱是一杯酒,需要你屏息凝神细细品味。”
摘录的内容有时是启发学生如何做人。如有教育大家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柳暗花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诚、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有时,摘录的内容是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的。
如:“是金子就自然会闪光,是花朵犹尽情开放,是小草就绿遍天涯,是鸿鹄就展翅翱翔。”“让知识的泉水涓流不息,让希望的种子吐露新芽,让思想的大树开花结果,让人生的蝴蝶破茧而出,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缕缕书香伴随我们不断成长。”
另外,还有许多名人名言,诗词佳句等等。
总之,摘录的内容不一而足。老师和学生只要有谁在阅读中遇到值得介绍给全班的精美文字,都可以把它通过“学海拾贝,一日一得”专栏展示出来。
③以读书汇报活动,促进阅读交流
阅读是一种汲取,一种感觉、一种轻松、一种愉悦、一种洒脱,一种情怀。阅读,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促进他们的阅读交流,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星期五,我们班都要举行一次“缕缕书香伴我行”读书汇报会。在汇报会上,同学们把自己平时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演讲、朗诵、表演、歌唱甚至相声等形式展现出来。全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这个汇报会上表现自我,展示风采。汇报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操作,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自从举行了这项活动,课间追逐打闹的同学消失了,许多同学都在利用课间十分钟交流读书心得,排练要表演的节目。班里不爱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少,手不释卷的小书迷越来越多,胆小自卑的同学越来越少,大胆自信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学期下来,几乎全班每个同学都登上过读书汇报的讲台。同学们把读书汇报会当作自己欢乐的园地,在这片乐园了,他们声情并茂地读,惟妙惟肖地演、情有独钟地诵。在这片乐园里,大家挥洒激情,以文会友,大家畅诉心曲,其乐融融;自在这片乐园里,大家的知识得以丰富,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深化,思维更加活跃,信心更加充足,笑容更加灿烂。这片乐园,让读书变成无比幸福快乐的事情。
④以图书角的建立,提供阅读素材
构建书香校园,构建书香学堂,除了黑板报,手抄报、学生优秀书画作品能营造书香的氛围,图书角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带来各自的图书,通过图书角进行交换交流,互通有无,充分发挥了每本书的作用,拓宽了每位同学的阅读面。另外,老师通过图书角,把一些好书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对同学们的读书活动做有效的指导,也使读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家有藏书读不尽,腹有诗书气自华”。图书角里面的图书常读常换,常读常新,起到了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个高尚的人对话。生活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走进书的殿堂,与经典相逢,与哲人对话,让境界为之高远,心胸为之开阔,情感为之升华,生命为之丰富,将是他们最大的福祉。构建书香校园,倡导快乐阅读,为心灵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继续努力。
⑵搭建青蓝工程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到了教学一线,从而改善了学校原有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也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进而促使更多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通过教学相长、互帮互助,实现骨干教师、老师自身的不断提高,整体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搭乘东区教育优化之风,启动了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为目标的“青蓝工程”。
为了高效科学的运行“青蓝工程”,切实让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扶下快速成长,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①建立成长档案,实行梯级培养
学校经过严谨的调查分析,成立了“青蓝工程”领导小组,丁校长担任组长,并明确了指导思想,同时制定了梯级培养计划,并拟定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措施。同时,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状况,本着提高自己教学教研能力的出发点,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的三年发展目标。并要求实行到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从而得到逐年递进发展。
学校将这些材料装订成册,存档备查,定期考核。每个青年教师制定自己的成长档案袋,结合自己的教学,及时丰富改进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和自己的成长目标。
学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心培养的同时,还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拔部分业务素质高、工作干劲大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作为青年教师的领头雁,以优促优,使青年教师在榜样中在竞争中迅速成长。
②师徒青蓝结对,实现合作共赢
我校努力营造 “团结互助,协作奉献”的良好氛围,为蓝方师父颁发聘任证书,并宣读蓝方师傅责任书,青方教师义务书。蓝方师傅和青方徒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我校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集体备课、集体研修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亮点,也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最好的方法。一周每学科组织一至两次教研,蓝方师傅和青方徒弟交流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经验,同时,师生相互听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认真做好全面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如:指导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每月检查教案等),蓝方教师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评点批改作业。近几年来无论是参加优质课比赛,还是为全区提供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也在此得到彰显。许多青年教师的成就,都是在许多默默无闻的蓝方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成功的。
③开展活动竞赛,促进全面发展
为推动我校“青蓝工程”的高效有序发展,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标,学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教师基本功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组织开展多样化、高效合理的活动,如公开课比赛、青年教师诗文朗诵比赛等,让青年教师参加,以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通过教师自学、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优秀教师观摩课、研讨会、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一个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平台。
蓝方师傅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展开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各种比赛和公开课的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专业素质比赛为舞台,全面提高自己独立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学校的各种活动,都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并提倡蓝方师傅积极帮助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备赛或备课。诗文朗诵大赛,青年教师和蓝方师傅一起寻找适合的朗诵稿件,并在蓝方师傅的指导下勤练习,苦改进。每一次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也是青年教师向蓝方师傅学习教学经验最集中最突出的时刻,更是青方和蓝方共同配合探讨教研共同进步的时刻。蓝方师傅督促青方教师提前备课,并和青方教师一起研究文本,探讨教学设计如何优化,预设课堂生成,并帮助青方教师试讲中提出修正意见。每一节公开课,每一次专业素质比赛,都凝聚着青蓝双方的智慧和努力。青方教师更是在这样的平台中,稳步快速提升。
几年来,每个青年教师在各种公开课和比赛中,都有很大的锻炼提高。大家在自己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上张扬着教师的个性。无论是教学环节中各个细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材的处理和整体把握,都各有所长,风格迥异。董改芳的沉稳老练,张惠娟的朝气活泼,黄小超的严谨和谐,都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学校和蓝方师傅,都为青年教师的进步而高兴。
④青蓝工程具体个案
以下是青年教师刘利平老师对自己参与青蓝工程过程的心得:
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我有幸成为勤恳敬业、教学理论强、教学艺术高超的吕君莉老师的徒弟。吕老师不仅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先进的教学理论,高超的教学设计,还有工作中那份认真严谨的态度,让我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动力,使我对教育事业充满自信,找到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明确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吕老师追寻诗意语文,并在日常教学中追寻孩子知识之外生命的成长。她渊博的知识,精巧的教育教学方法,常常让我惊叹万分。让我对教育事业树立了自己的追求。回顾,从师傅身上,我获得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使自己在教学方面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两年来,我积极地跟着吕老师学习,经常听课,时常听她为我评课,指引教学的方向。吕老师不遗余力的教导我教学规律和教学设计,并指导我如何优化班级管理。每一次公开课,吕老师和我一起探讨文本教学重点,理思路,寻方法,为我的进步而欣喜,为我的不足找方法。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吕老师教导我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境界。在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都在稳步提升,我的教育之路,充满生机和希望。
⑶通过课堂观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更是教师自身不断进步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性地听课评课,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下是我们学校针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具体操作:
    ①找准观察点,培养教师“切”的能力
开展课堂观察,观察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可以有无数种角度看课堂,所以,也就有无数个观察点可以让我们去选择。观察点的确立应建立在全面理解课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观察,否则,就如走进一个毫无分类规律的杂货店,我们难以从充足的货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一个医生想把病人治好,必须经过望、闻、问、切。同样的道理,教师要找准观察点也需要做到望、闻、问、切四步走,这样才能"切"得准。
上课教师要备好课,并在课前会议中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a、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是什么?
b、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座位在哪里?
c、“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我准备如何解 决?
d、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或困惑?
e、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想让他们掌握的东西?
听课老师也要备好课。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在听课前要认真地浏览一下上课的内容,并且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做一番深入的思考,如就上课内容想想哪些是重点,有没有难点、疑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节课的特色在哪里等等。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观察者还要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问并与被观察者进行进一步阐述。最后经过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我们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活动的组织合理性、学习情境的创设等;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性、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投入情况等。
我们也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观察点。以低年级识字课为例,我们可以从字词认读的有效性、多媒体课件对识字教学辅助的有效性等实施观察。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特色设定观察点,如: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情景教学的有效性等。
如二年级《小鹰学飞》一课,我们通过观察马凤梅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马老师的教学特色在于情景教学和教师朗读的指导。马老师还提出自己在过渡语和评价与方面期待提高。因此我们根据观察者及被观察者的需要观察点,制定了以下3个观察量表:
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价语
过渡语
样性
导性
励性
染力
自然
逻辑性强
指向明确
缺失

 
教师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效果
朗读方式
教师的评价语
正确
通顺流利
感情充沛
入情入境、读出画面的效果
师范读
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
比赛读
样性
导性
励性
 
 
 
 
 
 
 
 
 
 
 
 
 
 
 
 
                 活动中学生个体参与的广度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指名回答(或朗读等)
 
 
重复指名答
 
 
自由答
 
 
小组讨论
 
 
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 
 
 
 
 
 
②深入课堂,培养教师“察”的能力
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观察量表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包括进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观察者要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到最后一分钟,做全程观察和记录,这要求教师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因此,课堂观察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验了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节课可设定多个观察点,就如上面提到的课为例,在听课前我们把课堂观察小组组分成了3组,一组观察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组对教师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进行观察,第三组观察活动中学生个体参与的广度。记录如下:
    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维度
 研究问题: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观察者:刘利平
 课题: 《小鹰学飞》                       日期:2010、09、27
环节 
教师的语言
评价语
过渡语
样性
导性
励性
染力
自然
逻辑性强
指向明确
缺失
1
小火车开得真稳
 
 
 
 
 
2
真棒,进步真大!
 
 
3
你的观察真仔细!
 
 
 
 
4
那小鹰学会飞了吗?
 
 
 
 
 
5
听了以后如何做?你的进步真大。
 
 
 
6
高兴地读、开心地读
 
 
 
 
7
送给你们四个成语,要达到小鹰的境界……
 
 
 
建议:评价语丰富,灵活多样,具有指向性、激励性、感染力。过渡语自然严谨、丰富多样,能引导学生尽快在情境中转化。
教师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效果维度
研究问题:教师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观察者: 郑黎、李春丽
课题:《小鹰学飞》                        日期:2010、09、27
环节 
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效果
朗读方式
教师的评价语
正确
通顺流利
感情充沛
入情入境、读出画面的效果
师范读
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
比赛读
样性
导性
励性
初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指导对话
 
 
学习第三、四段
 
学习第五段
 
 
拓展
 
 
 
 
 
 
 
 
 
 
 
 
 
建议:   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评价语有多样性。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动作应灵活,体会小鹰学飞喘气时,飞过之后应立即指导喘气式的朗读。
③分析与评价,培养教师“诊”的能力
分析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首先,分析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必须着眼于事实。其次,分析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因此,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这一诊断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综合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论水平。我们通常在课后会议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以诊断报告书或观察者反思的形式呈现。例如:马老师那节课,我们的多位观察员根据自己的观察点做出了如下的诊断:
a、结合数据可见,马老师的课堂语言是比较丰富多样,灵活自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激励性和感染力的。过渡语也自然严谨,丰富多样,逻辑性强,能引导学生尽快在情境中转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印象深刻的是,马老师的引导语多次使用排比句,语言优美,自然的学生去跟着老师的指引读书、思考。比如,在让孩子用身体演示小鹰学飞时候,她说,要用身体去展示,用表情去流露,用嘴巴去表达,优美严谨的语言,让孩子明白了演示时候应该如何做。
在评价语上,印象深刻的是,让孩子说本节课的收获时,一个孩子说,学会了如何盘旋转圈,此时,老师巧妙引导,说,对我们要像小鹰一样,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小鹰在天空盘旋的境界。老师的这种课堂调控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b、在教学中,马老师主要抓住老鹰和小鹰的三次对话来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小鹰当时的高兴心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感情朗读。在体会第三次学飞的鼓起劲、拼命以及说话时的上气不接下气,马老师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带着学生一起拼命地飞翔,在充分体验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把那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给读出来了。在教学的最后,又把小鹰说的三句话罗列在一起,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这三句话,抓住标点符号的变化,来体会小鹰学飞态度上的变化,由开始的肯定自满到最后的犹豫,为后面挖掘课文的含义做好了铺垫。不仅如此,朗读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教师的评价语也比较灵活多样,具有激励性,同时也注重通过评价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c、本次观察是从回答人数、重复回答人数的频次、齐答、自由讨论和表演这几个方面,通过精确的数据来观察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问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其中全班共46人,回答人数36人,所占全班人数的比率为78%;重复回答的人数是27 人,最多一个人回答的频次达到六次,所占全班人数的比率为58%;齐答加上齐读共5次,所占全班人数占全班人数比率的10%;自由讨论的次数为1次,所占全班人数的比率是2%;表演共2次,所占全班人数的比率是4%。
通过本次课堂观察的几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整节课真正体现了老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的课堂理念。但是从学生重复回答问题的人数27人次,和其中回答问题最多的竟然达到六次,还有10个学生一次也没有被叫到,这些数据表明教师还需要关注更为全面一些。同时从小组讨论只有一次,我们觉得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还需要更多更深入一些,让更多的孩子有思考发言的学习过程。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提问比较密集的为中间三行,重复回答的人数在这三行占到了 6人,而且这三行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位于两边的右最前和左最后的学生举手比较少,或者个别学生整堂课都没有举手,老师也没有主动提问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可以说这是课堂提问的盲点。但全班78%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自信愉快,课堂气氛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快乐课堂的教学风格。学生不仅在课堂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在课堂观察这一平台中,不仅是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收益,参与其中的教师均在这一次次课堂观察活动中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其中一位刚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反思中写道:第一,课一定要上得扎实。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句话都要有目的,且要落实到位,不能走马观花的只是做效果。第二,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心中有课标,并且紧抓课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哪些知识是学生想要学的、需要学的,还要预设,学生一节课到底学会了什么,避免出现空、大、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出现。并且,要围绕教学目标,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让教学目标的实效性真正落实到位。第三,要以学生为本。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关注全面的学生,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引导他们以积极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观察活动中,大家对课堂中问题的观察和指正,都成为我成长的基础和动力。我会继续在课堂观察这一绿色平台中不断反思、不断尝试、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扎实精彩,让学生从中能真正有所收获。
总之,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决策与评价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在各教研组内搭建课堂观察绿色平台。利用课堂观察,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⑷通过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职责是把课教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以及高度认可的关键。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波斯纳Posncr. G. J .1989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积累的过程,它与教师的主体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主动思考获得的,获得的经验是否具有迁移、运用的价值也与对经验的反思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离不开反思,反思教学完成对知识的优化组合,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固定的模式,它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我校实行“个体式反思--集体讨论式反思--课题式反思”的模式。
①个体式反思
个体式反思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行为包括备课、课堂中的语言、提问及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对于课堂以外的应变能力等进行全景式回顾,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能够使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认识,分析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行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能分析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正确。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例如,董改芳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通过学习细化课标,经过自己缜密的思考,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a.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b.能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各边的长度,并能用各边相加的方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对本节课进一步具体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样的很合乎常规的教学设计自己感觉还挺满意。但是,实际操作与教学设计难免是有出入的,上完这节课后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语言的不精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其次,理解“一周的长度”不够深入;再次,对课堂时间的掌控还很不到位;最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
基于这样的反思董改芳老师又对本节课进行了调整,将本节课重难点“周长的含义”改为“理解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重点理解“一周”改为“一周的长度”,要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周长”。
在这次反思中,董改芳老师受益匪浅。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反思,尤其在反思中经历“发现问题——探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使董改芳老师更清楚的认识到一名新手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还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速的成长。
②讨论式反思
讨论式反思指教师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可以是教学前交流,也可以是教学后交流),通过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的方法。讨论式反思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思维,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构正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教研气氛非常浓厚,每周各教研组都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另外,各年级组办公室的安排也很有利于同年级组、同学科老师的交流,给每位老师提供了交流、反思的机会。
还以董改芳老师的这节课--《什么是周长》为例。
组内讨论,设计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上完这节课,通过数学教研组内各给老师的共同探讨,认为“教学目标”应该为“学习目标”,并认真讨论了关于“理解”、“感知”这样的词是否明确,然后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修改为:
【学习目标】:
a.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b.能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各边的长度,并能用各边相加的方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c.结合老师提供的具体情境,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共同探讨下,让情景导入更丰富有趣
第一次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董改芳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说一说去逛服装店时,要量身定做合身的衣服,店家会怎么做?引出量腰围,同时找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量腰围”,进而导出“一周的长度”。这样的设计貌似很贴近生活,但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示范学生看不清楚,引发课堂上的“嗡嗡”声。
董改芳老师拿着这样的设计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吕老师讨教,吕老师说:这样的导入很平淡,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的模糊,让学生无法明确“一周的长度”,经过吕老师的指导及修改,董改芳老师将情境导入改为: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是啊?秋天到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层林尽染,色彩斑斓。阵阵秋风吹来,一片片红的、黄的、半黄半绿的叶子,从树上徐徐飘落,鱼儿游过来,把它当作伞,甲虫爬过来,把它当作船,而小蚂蚁呢,把它当作了一个运动场,举行了一次激烈的长跑比赛。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出示课件,两只小蚂蚁赛跑,进而引出“一周的长度”。这样的导入不仅语言优美,导入课题也更加贴切,“周长”概念的引入也更加明确。
经过这样的讨论及集体反思的过程,董改芳老师设计的《什么是周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已通过区里的审核,报送郑州市参加评比。集体讨论式反思的作用显而易见。
③课题式反思
课题式反思是指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或者教研组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来进行深入探讨的方法。课题式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获得更全面的认识,也会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课题式反思的要点是首先要确定研究课题,这类课题通常来自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明显的地方---如课堂中学生的厌学、学困生自信的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疑问或把握等问题;然后围绕课题内容查阅大量文献,搜集相关该信息,查阅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知识等分析问题,最后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成果,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学校数学组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一族”,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不到位,因此,数学教研组在教研组长李红艳老师的带领下,以“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为题,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从立项到结题的整个过程,我们认真的研读整册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从而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利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我校还采取了多种措施:
①对教师进行多次有关教学反思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
②每个月上交两篇教学反思,培养教师多思考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③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评比,评出优秀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性,提升教学反思的广度和深度;
④每个月将优秀教学反思发放到我校网站供老师们阅读学习,给老师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5--6月是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撰写论文,结题报告,形成了以下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认真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探索出一整通过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模式,主要有:
 1、“多管齐下,营造校园书香环境--晨诵午读,每日浸润浓浓书香--精心筹划,举办多彩读书活动--师生携手,共读共写共同成长”的构建书香校园研修模式。
2、“建立成长档案,实行梯级培养——师徒青蓝结对,实现合作共赢——开展活动竞赛,促进全面成长”的青蓝工程研修模式。
3、“个体式反思——集体讨论式反思——课题式反思”的教育反思研修模式。
4、“找准观察点,培养教师‘切’的能力——深入课堂,培养教师‘察’的能力——分析与评价,培养教师‘诊’的能力”的课堂观察研修模式。
   (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以此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立足现实,争取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正逐步改善着学校教研工作环境。
   (三)通过多种形式研修,教师对新课程下的自身角色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自觉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的氛围开始形成;师生开始养成共读共写习惯,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课堂上时时刻刻流淌着知识的泉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洋溢着生命的温暖,释放着创造的灿烂。
   (四)教师的师德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杜绝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现象,在上年末的考核中,师德优秀率近100%。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在郑州市教研室举行的优质课和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小学部有两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在区教研室组织的教育教学技能检测和课堂达标、素养大赛中中,我校教师全员达标,并有六位教师荣获一等奖。
(六)教师科研能力增强,科研成果丰富。我校教师所撰写的科研论文有数十篇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学校还被郑州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七、课题研究的问题和设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在校本研修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校本研修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我们在研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科学的自身发展观有待加强。其次是建立校本研修的协作机制,高效运作机制有待健全。
下一步我们仍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求真求实,开拓创新,以全面构建道德课堂为契机,通过系统思考、整体布局、分段分层推进,全方位落实完善校本研修,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修之路,进而形成我校的校本研修特色。打造一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宏阔的课程视野,精湛的教育艺术,高远的教育追求,拥有朱永新教授所说“幸福完整生活”的教师队伍,为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我们怎样思维》约翰.杜威著, 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 洪明著,《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3.《反思性教学》熊川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4、《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沈毅 崔允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5、《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 叶禹卿,2006年3月
6、《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7、《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