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是一个数学人——苏小妮

时间:2021/10/11 9:00:34

我还不是一个数学人

教书几载,曾经以为自己在数学这个圈里混了几年,便是一个数学人了,然而前几天的些许事情改变了我的认知。

有次我们要去对面的楼上听课,我禁不住在心里盘算:走哪条路线最近?这个想法被语文老师知道了。她便跟我打趣:果然是数学老师的思维,我们只会考虑走到即可,而不会考虑走哪条路线最近。前几日,学校刚开始实行“躺睡”,在和搭档一起组织学生午休,安排午休事宜时,一位古灵精怪的女生说“不愧是数学老师,逻辑思维能力真强”。排除这个小姑娘拍彩虹屁的因素,这些事件中透漏出来的理性因素,正是我所需要,也是我所向往。甚至,在课堂上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学习解决问题时,会让孩子们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已知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先求什么,如何列式,再求什么,如何列式……”总之,我会偏理性一些,习惯于做事前制定便于操作的计划,然后付诸实践,根据实践情况再做调整。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时候,那就总结教训,以便以后规避掉相同的失误。然而,上周的数学达标考试让我如梦初醒,我终究还不是一个数学人。

达标考试分四轮,在通过了第一轮理论测试之后,进入到第二轮基本功环节,测试内容是粉笔字和现场作图。尴尬的事情来了,粉笔字吧,向来就是那个鬼样子,不提也罢,毕竟一手好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练就的。现场作图环节,我看完题目第一反应:这还不简单,不就是画角平分线和中垂线找交点嘛。刚好自己带的有量角器,于是量度数平分角,角平分线就画出来了,同样的画中垂线时也借助了测量。点早早地找到了,还有时间,我还细心地把过程写了出来。想想自己真是对第一感觉迷之自信啊。这不考试完,小伙伴反问我:考场里考生离得又不远,你没发现大家都在用圆规吗?是啊,我压根就没有关注别人在用什么。一方面是我向来实诚,另一方面是当时我对自己过于自信,那么简单的题目,我用得着看别人的吗?结果,结果就悲剧了。虽然也找到了点,但因为不合尺规作图的要求,此环节丢失了很多分数。事后,我在反思失分的原因,尺规作图的知识储备我是有的,如果这道题明确告诉我只能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我也是能画出来的。结果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是因为我的感性思维在那个紧张的时刻占了上风。用我的第一反应即最快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理智的思考,用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有的学科素养,用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去解决问题。看来,我道行尚浅,离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一个数学人还有不小的差距,尚需努力。

终究我还不是一个数学人,那接下来我要向哪个方向努力呢?先是练练三笔字吧,毕竟我曾经的数学老师们也都是有一笔好字在手的。否则过几年我的字都不好意思在娃娃面前献丑了。其次是刷一刷中学的数学题目,一方面找一找题感,规范一下我的做题格式,完善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也便于今天我手里的孩子能够更好迈进下个阶段,以助于他们一下阶段的学习,或者自己不被环境降智。最后,我也要像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一样,时不时地想一想我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能用到,怎么用?毕竟教育这回事儿吧?是当娃娃们学过的课本上的知识消退或者遗忘了之后,还留在脑海里的东西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就像今天孩子们学习了铺地砖的问题,要先算出房间的面积和每块地砖的大小,再去算块数一样。以后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遇到铺地砖的问题,除非他们从事相关行业。但是相似的问题情境和问题模型一定会经常充斥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比如遇到某个问题,我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如何保证计划实施,如何调整……而这些恰是课堂上的教育之后留在孩子们脑海里的东西,或许会存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这也恰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或许从教越久,身上就会逐渐被贴上“数学老师”的标签,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愿意乐此不疲,有什么不可以?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苏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