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低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王金

时间:2019/11/4 17:23:45

 

新课程下低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在教学中,我们埋怨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低,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其实这些现象是由学生一些坏习惯造成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有予以重视培养,或老师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和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那么作为小学启蒙老师,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只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新课程下低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但研究对象较广泛,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也比较广。但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学段关注不多。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小学低学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研究意义
    因为我校学生家长做生意者居多,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宇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几句话虽然朴素,但却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的保证,只有狠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高年级学生的父母会提起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差,这主要是在低年级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造成的。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在低年级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将对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时期,经常地、具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因此,在小学低学段,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且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继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课题研究思想及原则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坚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家长的协助辅导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低段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高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1、注重实效性
即解决目前新课程下教师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形成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课题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任何智力正常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开发自己学习的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严、价值,弘扬主动精神,调动学生内在发展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注重时代性
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合作性和互补性
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探索活动交流中全面提高素质。
4、注重灵活性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四、课题概念界定
(1)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2)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五、研究措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本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对象为我校范围内1—3年级低段学生。研究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同时在其它年级也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
预习-上课-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过程,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培养:课前预习、认真倾听、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四)、研究方法
研究前期: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并辅以现状观察、个别谈话等方法。
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反思研究法。
总体上,参考文献资料,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教育调查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法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变化。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边研究边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五)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六)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善于质疑、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七)研究过程
如何推进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会分析例题,能知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具体做法是:
(1)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预习,我常常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课前,老师是这样设疑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给你们班全体同学发来了一封信,请学习委员给大家把这封信读一下好不好?(学习委员读信:亲爱的三年级全体同学,你们好!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我对车感兴趣,喜欢看哪辆车最漂亮,在观察各种各样的车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轮都做成圆的,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我左想右想也不明白,盼望你们能帮助我,此致,敬礼,淘气)。教师: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帮助他吗?又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前,我这样设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那是你出生的一天,有谁能现在马上讲出你出生的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如果你现在不能告诉我,我希望在明天数学课上给我答案好吗?教师在课前就为学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学生就会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找到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新知识。
(2)教师课前都认真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使每一节课的时间多么紧迫,教师都会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检查预习情况,并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新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他们的预习情况的,如果学生预习得好的,就加以表扬鼓励,并展示一些最优秀的预习作业,树立学生的榜样。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去完成作业的学生总是加以批评教育,让学生知道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3)经常让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预习。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优生总是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但学困生就有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连如何去完成都是一头雾水了,还能怎么较好地完成作业呢?所以就给学困生指定“小辅导员”,让他们及时地请教,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学困生才能够更有兴趣地、更自信地去完成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逐步尝试到了预习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预习。
2、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1)细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老师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看黑板,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同学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小手要放在后面,不摆弄东西。
(2)多表扬鼓励。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回答问题多积极呀!”大部分学生马上会把目光投向老师表扬的这个同学,同时自己主动也坐好了认真听讲。也有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或语言加以暗示,或者是走下讲台,不经意的来到他身边给他提个醒。低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3)让孩子们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涣散注意力。
3、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善于质疑和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具体做法是:
(1)多问为什么。要求学生做题时多问一下“为什么”。想想自己的答案为什么不对?答案是从什么方面考虑的?最后总结出答题规律。
(2)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加减法后,出示“64+25”让一位后进生计算,她得出88后,大家都说“算错了!”这个学生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老师应该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进正确答案!”同学们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课堂上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后,顺水推舟,鼓励每个人都来学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大家公认的方法又好又新,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法。学生欢欣鼓舞,激起了求知欲望,他们积极讨论后,出现了数种解题方法。如:(1)64+20=84,84+5=89,(2)4+5=9,60+20=80,80+9=89,在每种正确解题方法上写上了“××解题法。”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的学习习惯。
(3)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结果。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过程中,要重在引导,及时表扬,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老师的严格要求只起辅助作用,这样学生的习惯才能真正形成。
4、主动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要求学生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溶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具体做法是:
(1)教师当好组织者。 A、要合理分组,使每个学习小组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人数基本均等;B、要交代丰富的合作交流内容;C、要交代清楚合作交流的步骤。有了以上的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就会活跃、和谐、有序地进行、不会出现乱糟糟的现象。
(2)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做到点拨深化。优等生在合作中思维敏捷,操作熟练,速度快但爱干扰人,重点是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吃不下”的学生能够分享人家的长处,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所获,增强兴趣。比如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时,在拆拼图形学具时,怎样平移、旋转、度量,尤其是变换角度,教师要适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示范动作。只有当他们懂了才乐意去做,否则学生就不感兴趣了,丧失了求知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感受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3、当好决策参与者。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同时也有了决策的责任。因此,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提出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的、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能感悟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一是牢牢把握教材的情境图;二是参与学生的合作,引导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疑问,围绕“面积的计算”适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请看一段师生对话,师:“你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割下来,把割下来的小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正好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师:“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生甲:“他们分别相等”。生乙:“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从而揭示出“割补法”。这一片段的教学,由于教师合理的决策和师生共同的参与,使学生在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理解了用“割补法”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道理。总之,有了以上的组织、引导、决策,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有序的、全新的局面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5、自我评价作业习惯的培养。
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自我评分等方面。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误,最后自己根据作业情况打一个自评分。具体做法是:
设立作业等级标准,让学生每天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学生完成每次作业后,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并进行评价。每次做完题目运用以上方法逐一检验,在检验过的题目后作上“☆”字符号,并对自己检验后的作业作等级评价(优、良、中、差)。
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教会学生用验算法自检一些题目。运用验算检验后,马上会发现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检验中也让学生进一步搞清了加减法的关系。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确立了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思想。
 2、进一步探索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3、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对两个实验班112人进行调查,发现两个实验班同学的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如下:
前测:

习惯内容    课前预习  认真倾听 独立思考    主动参与    自我评价作业
实验1班(%) 34.5     61.4     51.7       44.8       20.7
实验2班(%) 36.6     65.5     53.1       40.7       23.1
中测:
习惯内容    课前预习  认真倾听 独立思考    主动参与    自我评价作业
实验1班(%) 56.6     73.6     72.9      63.2       51.5
实验2班(%) 76.8     65.7     83.2      60.5       56.4
后测:
习惯内容    课前预习  认真倾听 独立思考    主动参与    自我评价作业
实验1班(%) 95.5     91.4     91.7       94.8       90.7
实验2班(%) 96.6     95.5     93.1       90.7       93.1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或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则由家长给予表扬,并随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在校由老师提出表扬,并给予一个星以示奖励。在学校里,实验班的学生如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等,老师就发星或小红花,满五就在本班墙上给于学生一朵红花公布全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三张表内的人数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在后测中我们发现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各种好习惯正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附图片)
2.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从前测中我们看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在后测表中我们明显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在期末调测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3.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个案记录与分析(一)
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特殊学生谭浩然的情况分析及辅导
    小浩然是一(4)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开学没几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并伴有离开座位,动手打同学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通过对小浩然同学交心谈话,知道他是隔代抚养,父母外出工作,由爷爷奶奶带,平时娇生惯养,养成了不良好的习惯,对于老师耐心的教育他却不理不睬,几乎使其他任课老师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集体进行讨论,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李武全老师特地到学生家里家访,先消除家长的顾虑,他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我们从来就没有把小浩然当成我们的负担,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不良的习惯给这个孩子一生带来的危害……”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周到校了解情况,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对老师的教导也能听,也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每个学生,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个案记录与分析(二)
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二(4)班学生张子康的辅导
    二(4)班的小康记忆力、理解力都相比较弱,行为习惯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是写字极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检查作业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多次教育批评效果不大。后来王老师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的情感交流,接近他、帮助他。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他压力。从要求他选择完成少量作业到由基本完成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观察记录他的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促其成长。该同学经过一学期的耐心教育,明显好转,作业基本上按质按量完成了,成绩有所好转。我们数学组老师将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个案记录与分析(三)
    姚翔文是二(3)的一位单亲家庭的男生,他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爱做小动作,想说就说,作业拖拉;自己的学习用品不会收拾,书包里、抽屉里乱七八糟,然而他的智力并不差,数学课上的内容他听两三遍就能懂。但学习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经过认真分析,除了和他的性格有关,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他根本管不住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光是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老师跟他的妈妈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统一认识。接着把他的座位放在讲台旁,一发现情况,就以眼色、手势或轻敲桌面提醒他,他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课后,老师常找他聊天,告诉他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在课堂上不随便离开座位了,做小动作、拖拉作业的坏习惯有所改善。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没有完全养成,离开老师的提醒督促他还是照旧,但是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需要引导、策略与耐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
个案记录与分析(四)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郑钧开是三(1)班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东张西望,好做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却漫不经心。老师让他回答问题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二)、分析诊断: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三)、治疗与辅导的方案:
(1)辅导老师孟老师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开开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回答是为了将来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孟老师告诉他,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的学科,都要努力学习,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全面发展。
(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他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
(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
 4、教师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参研人员撰写了如下论文并获奖:李武全撰写了《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董改芳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获一等奖,王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认识角》被教研室选中,在郑州市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观察课中表现突出。(附后面)
(三)、社会效益显著
1、学生学习习惯的显著变化,受到了家长的认可。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其它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社会的好评。
七、研究的结论
    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因人制宜,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赏识教育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佳。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是否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后续研究的设想
    1.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刚入学要好。但培养小学低学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自觉行动起来,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2.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年轻,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再加之平时工作繁忙,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邹  泓主编,北京出版社。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  格主编,同心出版社。
《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 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 吴亚萍   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