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
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宏观背景
1.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背景下,音乐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强调了基于幼小衔接美育课程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要求学校大力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兴趣,通过多种渠道与方法传授音乐基础技能,使其艺术想象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2022年发布最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创意实践与艺术表现,其中要求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突出低段趣味唱游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设计小学低段课程。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因此在小学低段音乐课程中更要做好以唱游为主要形式的幼小衔接。
2.幼小衔接逐渐被重视
随着幼儿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幼小衔接逐渐受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层面的关注,一度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双减”的提出与大规模实践下,幼儿园、学校逐渐认识到进行“幼小衔接”的课外培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一些家长仍然盲目追求课外辅导,让孩子赢在跑线上,使其产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身心发展,还会降低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可见,虽然当前幼小衔接被各方教育单位所重视,但在思想、实践措施等方面仍存在差异点。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期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使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使幼小衔接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
3.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的要求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重点强调并指出:全方位推进学校美育系统性改革,同时展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实现五育共举,促进跨学科知识点融合。还要求在幼儿园阶段组织开展趣味唱游活动,提高幼小衔接效果。
(二)微观背景
本课题《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的角度关注小学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期通过趣味唱游教学中促进幼小衔接更好的实施。整理总结出以下问题:
1.对初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差异化认知不够清晰。
2.趣味唱游教学有效推动幼小衔接的方法不够丰富且缺乏实践性的引导。
3.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不够完善。
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幼小衔接这一问题都是多方关注的焦点,在小学低段积极开展趣味唱游教学,也是重要任务和有效措施,有助于充分调动刚进入小学校园幼儿的积极性,避免产生排斥心理,顺利从幼儿园学习向小学学习阶段过渡。全面关注低段小学生的特点,在音乐唱游教学中帮助推进幼小衔接,从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审美能力、创意实践等方面入手,落实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正是本课题所要进行讨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2月——2023年3月)
1.组建研究小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方向。
2.撰写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召开开题会,拟定课题研究详细方案。
4.各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积极准备。
本次课题“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在分析最新教育教学政策的基础上,以小学一年级音乐学科为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以期为课题后续研究工作的推进奠定有利基础。并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利用线上网络平台、线下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方式,全面且细致的查询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实课题研究理论基础。本次文献调查围绕“小学低年级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在知网和万方等网络资源平台以及资料室、图书馆等,查找关于幼小衔接、趣味唱游的理论知识,在既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小学生幼小衔接能力、趣味唱游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3年4月——2024年1月)
1.课题组成员总结文献资料,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对往届一年级新生的音乐教学经验,设计出一份学前调查问卷。系统性调查并分析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幼小衔接能力、趣味唱游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对幼小衔接的认知程度,以及教师、学校、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同时,掌握现阶段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中趣味唱游实践路径与落实效果,探究现存不足之处,在既有研究理论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路径,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可靠参考,更好地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其内心动态发展规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帮助一年级快速适应小学校园生活,适应全新的学习节奏,避免产生抵触、厌学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根据以上调查分析,课题组确定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趣味唱游中渗透幼小衔接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低段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让一年级学生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3.搜集、查阅并选取适合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内及课外音乐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设计、说课、磨课、研课,并通过无生授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
4.定期组织课例观摩研讨活动,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等实践活动,并根据授课效果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提升工作。
5.结合班主任力量,在实验班进行趣味唱游系列班会,巩固并拓宽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学生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的知识。
6.了解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贴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入手,设计学生成长发展跟踪量表,细化的趣味唱游评价指标,构建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
(三)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24年2月——2024年4月)
1.课题组成员共同整理、归纳、汇总课题的各项资料。如:调查问卷、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跟踪量表等相关资料。
2.课题组成员合力撰写研究报告。进入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各个课题成员分别阐述工作成果、方式方法、主要思路等,合力总结出多元化的趣味唱游教学实践策略,并撰写研究报告,以此来肯定趣味唱游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研究价值。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对趣味唱游教学现状和幼小衔接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结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既有研究成果发现,主要从主体、内容、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且多数站在幼儿园角度,虽然指明现阶段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但未集中于小学某个单一学科。整理“趣味唱游”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外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仅有一些关于音乐教育理念体系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早,从教学实践、教材、形式等方面入手,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大规模推广趣味唱游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但针对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的研究较少,且未能融合幼小衔接,缺少具体实践方法与措施。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以下准备并开展相应活动:
1.调查小学一年级趣味唱游教学实践现状
课题组成员以小学一年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转变音乐教学局面、搭建高质量音乐课堂为调查目标,分别从课堂、教师角度入手,设计与完善调查问卷内容,并与教师进行访谈、交流。分析趣味唱游实践教学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主要访谈内容包含:采用哪些方法、策略展开趣味唱游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贴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趣味唱游课堂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学习素材?重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同时,课题组成员采取课堂旁听的方法,主要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再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其对“趣味唱游”课堂的看法,以此真正了解现存教学问题。另外,调查小学一年级趣味唱游教学实践现状时,课题组成员还针对个别一年级小学生展开一对一沟通、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趣味唱游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现存教学问题,帮助教师及时弥补教育教学弊端,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实践措施。
2.了解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能力现状
分析幼儿园育人体系的特征,探究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环境、规律、课时安排、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差异点与相同点,再结合现阶段小学一年级各学科主要教学手段,系统性调查与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幼小衔接能力,为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奠定基础。问卷调查过程中,主要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的调查问题。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学生在学校能否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能否完成一些自我服务劳动;能否逐步融入班集体并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否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等。
3.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对象为两个班级的一年级新生,共107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51人。发放问卷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从调查结果看出,在学生唱游现状调查中,有10%-20%的学生对音乐活动兴趣度不高,并且没有很好的音乐基础,其余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完成基本的音乐活动的。在幼小衔接适应能力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小学生活中,愿意上学并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仅有3%-10%的孩子目前不太适应小学生活,这部分孩子的情况正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以及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学情,学校教情,以期更好地掌握新入校一年级孩子的真实情况,找到可行性较高的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路径,为后续在实践中提升幼小衔接效果做出准确的方向指引。
图片:调查结果分析
(二)对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1.掌握一年级新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因势利导推进趣味唱游
进行趣味唱游教学时,让学生顺利过渡适应期属于关键,我们课题组从学习与心理两个层面入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制定趣味唱游实践方案,并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以此推动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如:在分析与了解新生身心发展特征时,我们为了促进幼小教师深度交流,利用闲暇时间进入幼儿园参观学习,观察幼师的育人模式、理念,并展开育人经验交流分享,积极主动地学习幼儿发展心理学,加深对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了解。又如:我们课题组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降低其对家长、教师的依赖性,促使他们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幼儿园阶段,儿童在生活与学习方面都需得到幼师、家长的帮助,而进入小学阶段,儿童在生活与学习方面需要自觉性、独立性。这就需要在推进趣味唱游课程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设计独立表演的趣味唱游活动,在尊重学生个人行为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逐步使他们形成独立化、自主化的音乐学习能力。
2.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趣味唱游和幼小衔接能力的培养来展开
研究相关资料可得,幼儿园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以奏乐、歌唱、团体律动为主,故此为保证幼小衔接的有效性,低年级趣味唱游过程中,可整合学校资源照搬幼儿园时期的音乐活动,汲取实践经验。教学实践期间,应从内容、形式、实践方法三个方面制定趣味唱游活动,向乐器、表演动作、故事方面延伸,扩展音乐课程教育渠道。趣味唱游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音乐教学方案时,应从学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这四个方面的幼小衔接能力入手,深入细致地翻阅低段音乐教材,研读新课标,选择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歌曲来进行教学,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差距,使得二者无缝连接,转变成一个教育整体。
3.创设真实的大情景,带动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
为充分推动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进行小学低段学生趣味唱游实践教学时,教师应以真实情景为依托,让授课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达成共情,进而提高趣味唱游来培养学生们的幼小衔接能力。如:在《拉勾勾》这节课例中,我们课题组设计把授课者变身为采访员,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以下社会适应的四个方面,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去做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采访员的身份用一句话把学生们拉到了社会适应的四个不同情景中,同学们一边看着老师幻灯片上出示的四张不同的情景图,一边听着老师作为采访员的情景化、趣味化的语言讲解,一边思考自己平时的做法,并和老师这个采访员进行语言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一节课上可以设计一个大情景进行教学,也可以在某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们进行小的情境化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达到共情,学习起来才能有感而发,以情动情。
4.设计“幼儿天性”的趣味唱游教学模式
(1)设计趣味化学习氛围
课堂要想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教学活动都需要精心地去设计,必须走趣味化这条设计路径。让课堂充满趣味化的教学氛围包括很多种。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要大方得体;教学语言、肢体动作要幽默风趣;制作的教学课件、道具、学具要逼真形象;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要有个性;男女生位置的设计、小组的分配、凳子的造型摆放要有创意……只有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才不会枯燥乏味,才能一直保持积极的参与感,一节有吸引力的好课才能充分地、深受喜爱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2)设计非固化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大胆打破固定化教学模式,选择适应学生、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一节课不受40分钟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们学习内容和掌握情况改成两节连上的大课进行深入有效的教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换个“大教室”到校园里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掌握本领。
(3)设计互动化学习模式
第一,互动化学习形式
课例设计环节,我们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与之相对应的互动化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们在充满挑战和参与感的活动环节中,处处彰显自信的喜悦。互动化教学活动设计除了包含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新词并表演、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律动并展示、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情景并表演、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并展示等活动外,还可以是教师设计的集体游戏、集体展示等活动内容。
第二,互动化交流方式
①师问生答、生问师答。除了用语言互相沟通外,还可以采用肢体动作进行互动沟通,甚至可以采用自制道具进行互动沟通。如:颜色卡片、问题卡片等。
②生问生答。生问生答的互动沟通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一生问一生答、一生问多生答、一生问集体答等等,充分体现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让课堂灵动了起来。
③生生讨论。生生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两人展开的小讨论、可以是前后四人展开的小组讨论、可以是小片范围内的圆桌讨论、甚至可以是随意走动来选择讨论对象讨论等等,真正地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5.拓宽趣味唱游表演活动,与幼儿园活动相契合
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阶段,自我表现欲强,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好奇心。鉴于这一情况,教师应拓宽趣味唱游表演活动范围,融合幼儿园活动模式与内容,以趣味唱游为主题开展亲子表演、即兴表演、小组表演,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转变角色。
亲子表演:新时期,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主要教学模式,家长参与到幼儿育人工作,整合家庭资源与园内资源。故此小学音乐趣味唱游课程实践期间,应引入家校育人模式,渗透家庭美育元素,组织开展趣味音乐亲子活动,如家庭音乐会、亲子音乐作业等,不仅有助于推动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还能创新家庭美育形式,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趣味唱游为主题实施亲子美育活动,可明显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家长也能形成较高的美育意识、人文素养。
即兴表演:幼儿园时期儿童已经接触一些基础性的音乐语言,包含音乐舞蹈、节奏与旋律,在一年级趣味唱游课程中教师可适当提高活动难度,设计主题不同的即兴表演,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播放生动化、形象化的音乐,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乐器的演奏方法,并提供多样化的表演工具,创建趣味化的唱游课堂。
小组表演: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公平公正地划分表演小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确定表演主题、内容,通过演奏、歌舞、演讲等方式,有序推进小组合作的表演形式,充实学生的趣味唱游体验,丰富情感变化。小组合作表演时,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表演方案,利用集体智慧实行音乐写作表演,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提高幼小衔接效果。
6.借助多方力量,打造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精品课例
上课前,课题组成员多次集体备课,共同撰写趣味唱游课例的教学设计,共同制作趣味化的教学课件。初次完稿后,先在课题组成员内部进行说课、无声授课等活动,活动后,针对优缺点进行组内集体二次备课来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
上课时,先在任意一班进行课例实施,通过听评课感受课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们的真实反映再次调整教学设计,调整好后,最终在实验班对学生们进行趣味唱游教学活动的实施。
上课后,还会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班队会时间再次对学生们进行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能力培养的主题班队会系列活动,进而来加深巩固并检测学生们的学后掌握情况,以此来告诉学生们幼小斜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人人都应快速积极地适应小学生活。
如:实验班“趣味唱游”系列班会内容:
第一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唱游身心乐向上!
第二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生活适应能力强!
第三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社会实践有方向!
第四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适应学习受表扬!
总之,以上六方面必须紧密相连,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巧妙地去设计,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和他们融入一体,这样的一堂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才真实有效……
(三)对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研究
全面化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情况,记录与解读新生身心变化规律。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身心状态处于过渡与持续发展阶段。因此,要设计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记录不同时期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而获得真实详细的评价结果。我们课题组设计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正是围绕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学生自评、音乐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持续跟踪对比评价,来检验学生们在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实施方法,进而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1.学生自评
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学生自评结果能间接表明学生对自我综合能力的了解情况,是否能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优势,从而合理化转变学习方式,为未来成长学习奠定有利基础。学生自评体系设计过程中,以趣味唱游为主,设计多个评价指标,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知识储备量有限,我们应以音乐为主题设计趣味化的调查问卷,或是通过深入沟通的方式,全面掌握学生对自身的熟悉程度。问卷调查与沟通内容包含:探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学习方法、对音乐趣味唱游的看法,还可正确引导学生阐述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点、差异点。
2.音乐教师评价
音乐教师评价小学生幼小衔接能力时,可从学生参与趣味唱游活动的积极性、课堂表演、举手问答、合作学习等层面入手,了解学生小学生活的适应情况,分析其音乐学习方法的特点,以此综合评估音乐学习适应度、身心发展适应度,指出下一阶段实施趣味唱游的侧重点,同时发现音乐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评价学生幼小衔接能力时,不仅需从学习层面入手,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课后活动,定期与各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以便于全面化了解学生的身心适应情况。具体来说,日常工作期间班主任应秉承着平易近人的原则,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再观察课间活动的一举一动,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集体生活融入情况。另外,整理与学科教师、家长的沟通信息,熟知不同环境下学生表现的差异性,也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层面入手,精准判断哪些学生已全面适应小学生活、哪些学生还未适应,不仅可以为趣味唱游教学提供方向,还能帮助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方式。
4.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学生幼小衔接能力,应从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在家表现、上学积极性、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一旦发现学生幼小衔接能力较差,应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采取最佳的解决方案,创建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家庭氛围。具体评价过程中,家长应记录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时间,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中对长辈的依赖性,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
5.评价结果
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分为4份:身心适应评价量表、生活适应评价量表、社会适应评价量表、学习适应评价量表。本次调查对象为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各抽取40名学生,发放量表320份,收回有效量表320份。从调查结果看,实验班学生整体发展还是非常优秀的,通过自评、家长评、音乐老师评、班主任评,四个评价结果共同展示学生的在校发展情况,优秀率基本都在95%以上,个别方面甚至可以达到100%。但是非实验班学生整体发展与实验班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
例如:在身心适应中的学生自评板块,问学生如果对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仅有80%的非实验班孩子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实验班则有95%的孩子愿意尝试。
实验班: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优秀 |
38 |
95% |
良好 |
2 |
5% |
需努力 |
0 |
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40 |
|
非实验班: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优秀 |
32 |
80% |
良好 |
7 |
17.5% |
需努力 |
1 |
2.5%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40 |
|
又例如:在学习适应的家长评价板块,评价学生是否有一定的计划性,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实验班有92.5%的孩子都可以做到,但非实验班的优秀率仅有75%。
实验班: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优秀 |
37 |
92.5% |
良好 |
3 |
7.5% |
需努力 |
0 |
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40 |
|
非实验班: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优秀 |
30 |
75% |
良好 |
10 |
25% |
需努力 |
0 |
0%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40 |
|
汇总各方面评价结果,编制完整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能力评价汇总报告,再根据音乐学科特征,围绕音乐核心素养,制定内容完整的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以此衔接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协同提升音乐学科综合能力和幼小衔接适应能力,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构建快乐化的音乐课堂,培养持久性的音乐学习兴趣,发现音乐的魅力,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
四、研究成效
(一)整理出趣味唱游教学和幼小衔接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
1.趣味唱游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层面
通过调查“小学一年级趣味唱游教学实践现状”可知,在音乐课堂中采取趣味唱游的教学方法,虽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创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时间、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学生对趣味唱游理解不透彻。一年级学生缺少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力,学习方式、交流方法仍停留于幼儿园时期,不理解趣味唱游活动的规则,情感体验较差,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教师层面
通过调查“小学一年级趣味唱游实践现状”可得,教师从唱游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方面入手,根据教学经验、结合既有教育资源,制定一系列实施方案。趣味唱游学习目标层面:教师以培养学生良好演唱习惯为目标,并能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小学生活适应情况,合理规范其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核心素养,但教学目标缺少三维特征,加之每个教师的想法与观点存在一些差异点,极易出现学习目标制定不科学的现象。趣味唱游活动层面:教师普遍融入演唱、聆听、表演、律动、游戏等综合化的游戏活动,但活动内容、方式逐渐固定化,不同教学任务、学习目标下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流程,久而久之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课题组成员调查教师评价方式可得,普遍采用点评的方式,并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还有个别教师下发小卡片等物质鼓励评价方法。但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化的弊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还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忽略学生自评、生生评价,无法做到全面化评价、个性化评价,间接影响趣味唱游教学实践效果。因此,小学一年级趣味唱游教学实践期间,现存待改进问题包含:首先,学习目标未融合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不明确,没能考虑到小学生幼小衔接能力;其次,教学流程呈单一化、固定化特征,教学策略运用不合理,以逐句分析、音乐赏析、技能指导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最后,评价方式单一化,未能融合多元评价方法。课堂评价期间,学生个体是主要评价对象,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教学任务繁重,仅采用言语化的评价方式,使得无法全面覆盖学生各个方面的多元评价,并且对于一些内向且不喜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经常忽略评价或者评价内容较为片面。
2.幼小衔接能力现状调查结果
整理调查结果可知,一年级新生的幼小衔接能力主要表现于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几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为:首先,一年级新生的交往能力水平较差,组织开展趣味唱游活动时往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或是被动的交流、参与活动,使其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其次,一年级学生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学生个体性格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促使语言能力存在较高的差别,加之文化程度有限,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想法,未能全面适应小学阶段的语言环境;再次,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家长依赖性较高,缺少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排斥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增加了各个学科的教学难度;最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差,由于刚刚步入小学学习生活,还未全面熟悉全新的教学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方式满足,使其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出现厌学心理。
(二)汇编出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课题组在课例实践期间,汇编出的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果很明显。实践成果主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
1. 有形成果
优秀教学案例;各类教学及活动照片、视频资料;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论文等。
2.无形成果
学生层面:
(1)实验班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四方面核心素养均得到提升。
(2)实验班学生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幼小衔接能力明显增强。
教师层面:
(1)幼小衔接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对低段趣味唱游的认识,重视幼小衔接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出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课程评价方案
在四份不同内容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中,不同的评价者根据每位学生学习后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适应的真实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深入了解学生们学后的真实情况,总结课例实施的有效性与不足之处,为趣味唱游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实践活动指明方向,从而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分析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可知,仍在几个方面存在一部分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了解不深刻,趣味唱游实践方案还需完善;在课程时间、资源的限制下,未能制定多样化的学习流程;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效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以上问题的出现与形成,需引起课题研究人员的重视,推广研究成果时重点关注,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
(二)主要设想与改进建议
为有效解决现存问题,课题研究人员可围绕课题内容、目标、方案等,提出合理化的问题改进建议与设想,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如,围绕音乐核心素养,以教师为主体制定培训计划;适当拓宽音乐教学空间,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设计多姿多彩的学习流程;加强对课程评价体系实施阶段的监管力度,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今后,我们课题组还会在音乐学科领域继续对低段学生进行幼小衔接能力方面的培养,继续用音乐的方式唤醒小学生们美好快乐的童年之梦,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六、参考文献
[1]杨莉芳.家园合作视角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3,(05):163-165.
[2]骆秀芳.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儿童与健康,2023,(01):56-57.
[3]马君谦.复杂动态系统模型:幼小衔接期儿童学习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1):135-140.
[4]潘珂.准备课程,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J].教育家,2022,(50):44.
[5]刘传莉.幼小双向衔接的内涵、关键要素与实现路径[J]. 早期教育,2022,(51):7-11.
[6]凌晓俊,姚玉香,于秀霞.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履责困境与对策——基于“新方案”“新课标”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6):76-80.
[7]巩莉.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8]骆乐.基于体态律动的小学唱游课歌唱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教学,2023,(07):59-60.
[9]宋哲昊.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活动的探索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2,(06):85-87.
[10]陈欣,荆秀丽.浅析在小学音乐唱游律动课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4):113-114.
[11]孙虹. 声随心动,趣味唱游——构建小学音乐趣味性课堂[J].天津教育,2021,(30):134-135.
[12]刘晓慧.小学低年级音乐唱游课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9,(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