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
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1.宏观背景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期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使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使幼小衔接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突出低段趣味唱游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设计小学低段课程。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因此在小学低段音乐课程中更要做好以唱游为主要形式的幼小衔接。
2.微观背景
本课题《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的角度关注小学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在趣味唱游教学中促进幼小衔接更好的实施进行研究讨论。目前幼小衔接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家长层面。家长不够充分了解小学生活的全貌,处于对孩子的担心,面对未知的环境充满焦虑,甚至可能将此压力强加于孩子身上,比如面对种类繁杂的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使之产生了紧张的情绪等。
第二,教师层面。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互相并不了解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内容不能做到很好的衔接与补充,可能出现学习内容重复、教学不连贯、教学方式的不同等各类问题。
第三,学校层面。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幼小衔接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周期短,出现突击断层衔接,忽视对孩子本身的关注;同时教材知识层面出现单向衔接,知识突然加深,没有明确衔接任务,可能导致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过渡焦虑。
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幼小衔接这一问题都将是重中之中。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自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实施,趣味唱游教学也是低段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改变,如何全面关注低段小学生的特点,在音乐唱游教学中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从而进行有效的实践,正是本课题所要进行讨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基于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所设定的主要研究目标如下所示:
第一,通过对一年级新生的幼小衔接能力及现状调查与分析,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为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明方向。第二,通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趣味唱游教学、研课活动,探索出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实施策略,为音乐教师提供促进一年级新生平稳过渡幼小衔接的优秀方法和思路,进而帮助一年级新生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快速、积极地适应小学生活,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学校、老师、同学和学习。第三,通过跟踪学生成长发展量表,构建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带动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一切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全心全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着想,真正地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相对应的,在本次课题研究期间,预期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有形研究成果以及无形研究成果,具体包括:第一,有形成果。研究报告;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论文、优秀教学案例等;各类教学及活动照片、视频资料等。第二,无形成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四方面核心素养均得到提升;学生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幼小衔接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探索,为广大低段教师提供一年级新生平稳过渡幼小衔接的教学思路。
(四)研究内容
第一,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来研究加快学生们对小学的各项适应,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达成。
第二,研究更好的设计音乐趣味唱游教学环节,达到让学生们音乐学科综合能力和幼小衔接适应能力的协同提升。
第三,研究在音乐趣味唱游教学中趣味化的去渗透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们能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调查研究
完成《学生唱游现状及幼小衔接能力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并展开调查。所编制的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学生唱游现状调查部分和学生幼小衔接能力调查部分,提供2-3个选项,让被调查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答。其中,本调查问卷的幼小衔接能力调查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身心适应方面、生活适应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学习适应方面这几部分,进行了调查问题的设置。
(二)理论学习
通过网络途径查找文献,对唱游教学、幼小衔接已有相关课题研究和教学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在该领域研究和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境,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三)实践规划
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也就是通过实践方式来验证相关研究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统一,为后续进一步完善相关有效的音乐教学在唱游课堂当中应用的方案提供保障和支持。
1.趣味唱游《跳绳》的实践
《跳绳》是一首活泼短小的创作歌曲,四二拍,宫调式。歌曲的节奏规律性强,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跳跃,表达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绳为建设祖国而锻炼身体的决心。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生们能够知道身心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歌唱新词,让学生们学会用音乐唱游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身心适应的四个方面,从而使学生们的身心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2.趣味唱游《大家来劳动》的实践
《大家来劳动》2/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齐整,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课堂上通过采访活动,学生们能够知道小学生活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白自己小学生活适应能力的现状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并通过分组创编新词、唱游表演等活动,加深学生们的小学生活适应能力的印象。
3.趣味唱游《拉勾勾》的实践
《拉勾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三拍,官调式,一段体结构。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游戏时两个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谣,表示友谊。课堂上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知道社会适应能力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趣味唱游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用音乐的方式相互交流,表达师生间、同学间的友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趣味唱游《打花巴掌》的实践
《打花巴掌》是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首传统的儿童游戏歌曲。演唱时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说出花的名字,念着合辙押韵。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举相应颜色卡片的趣味交流活动,学生们知道了小学学习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自己学习适应的现状向同桌说一说不足之处今后自己将会怎样努力去提高,并通过师生接龙演唱、乐器伴奏的唱游表演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小学学习适应能力的意识。
(四)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
完成《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的设计,并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自评、音乐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所编制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共四份,这四份量表分别针对学生们学习后的身心适应方面、生活适应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学习适应方面来进行跟踪评价。各评价者根据每位学生学习后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比起学之前的问卷调查结果来说,学习后几乎有99%的学生能够积极快速的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趣味唱游教学在有效衔接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能力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五)实验班“趣味唱游”系列班会
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全校班会时间在实验班进行“趣味唱游”系列班会,以加深巩固、考察评价学生们的幼小衔接适应能力的真实发展状况。
第一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唱游身心乐向上!
第二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生活适应能力强!
第三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社会实践有方向!
第四期:“趣味唱游”系列班会——适应学习受表扬!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形成调查结果
研究阶段,主要根据研究内容,了解学校教师层面对幼小衔接唱游教学的实施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其对唱游课程的认识及课堂把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总结教师方面的教学问题和学生方面的学习困境,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提供帮助。
(二)小学低段趣味唱游教学的实践
总结以往教学过程当中形成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对已实施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形成的经验和阶段成果进行整理,据此为课题研究后续工作展开提供经验支持,减少课题阻碍和限制,提升研究效率。
趣味唱游《跳绳》的展开,让低年级小学生更加喜欢上学、快乐向上、积极锻炼,并促使其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升。
趣味唱游《大家来劳动》的展开,让低年级小学生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安全自护方面有所提升,并更加热爱劳动。
趣味唱游《拉勾勾》的展开,让低年级小学生加速融入集体,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遵规守纪,并实现对学生品德的更好培养。
趣味唱游《打花巴掌》的展开,让低年级小学生更加乐学好问,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三)实验班班主任撰写小论文
实验班班主任以“趣味唱游教学“为根基,开展多元化系列班会,以“多元化元素”开展唱游相关的习惯养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以音乐故事、演讲表演、儿歌创编等多种形式创设符合幼小学童认知的学习情境激发童趣,本着以人为本,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学生对情境、歌词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教师给予定向引领和提醒,充分激发儿童的情感共鸣,在体验中增加学习和感受能力,内化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保障了游戏性和教育性的协调平衡;趣味唱游多元化知识的学习模式,通过班会活动及学生的表现反馈,融理于境的唱游班会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水平,同时优化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深化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学龄儿童的关键品质和能力的核心素养,同时进阶加快了学生幼小衔接习惯养成的适应性。针对本班学生幼小衔接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并撰写小论文《趣味唱游教学,学生幼小衔接点滴成长之我见》。
(四)初步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巧借评价有方法,更新方法促成长。根据四份不同内容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量表,了解学生们学后的真实情况,总结课例实施的有效性与不足之处,并初步构建一份有关趣味唱游教学推动幼小衔接有效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从而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一)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问题
因为课题的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作基础,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备课、授课,许多老师没有时间去在理论上进行学习、再充电,缺乏理论的研究,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或是集体活动等,需要学生自身有内在的动力,作为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去参与活动,但这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配合。同时,结合当前的小学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但是学生更多将经历投放在主科知识学习方面,家长与其他教师对于音乐教学活动以及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偏低,也使得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实际参与程度难以达到预期水平。
(三)课例设计方面的问题
通过几次课例的实践活动,发现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课堂流程设计既要关注学生们的歌唱情况(如:音准、节奏、咬字吐字、歌唱方法、歌唱姿势、歌唱表情与情感……),又要关注孩子们相关的幼小衔接适应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到课堂各个环节设计的趣味性(师生互动游戏、生生互动游戏、小组创意实践合作展示……),因此,感觉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学生们学习起来很仓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五、课题研究下一步思路与打算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理论知识学习。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应用课间休息、午休、通勤等多种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个人提升,扩充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可以结合集体备课活动的展开,由整个教研组、课题组教师进行相互之间的经验分享、知识分享,每周设定一个专题实施相关理论知识的共同学习与探讨,通过理论学习效率的提升缓解教师时间安排方面的紧张与不足。
其次,从思想与意识转变方面入手,多举措调动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期间,切实参考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总体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设计、引入趣味性更强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定一系列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游戏活动,更好的吸引学生参加;在强化幼小衔接的同时,深化家校合作,推出多种亲子活动,并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学生参与多样性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策略等等,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更深入、更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第三,课例设计方面,一课时的教学容量准备用连续的两节课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去消化、去吸收。因为,课例实施重在精,重在有效。希望我们课题组所授的趣味唱游教学课例,能够真正帮助到一年级的新生们,也希望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快速、积极地适应小学生活,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同学、爱上学习,同时也爱上我们这门世间最美的音乐课程。